理論上是活性炭目數越大,顆粒就越小,吸附作用就越好。
但在實際的應用中,顆粒小的活性炭在很多地方不能適用。活性炭目數的選擇是需要搭配設計與應用,才能達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和最經濟的解決方案。
一般認為粉狀活性炭的中等孔隙越發達越有利於吸附動力學平衡。
根據原水水質狀況,特別是有機物分子質量的分佈狀況來確定炭種
根據實際水質情況確定合理的投加量;
根據的設計流程,確定合適、合理的投加點,解決粉末活性炭與混凝劑吸附競爭的矛盾,提高吸附效率。
在水廠投加粉末活性炭的生產過程中會涉及到炭粉粒徑大小的問題,粒徑大(目數小)的活性炭吸附的比表面積就小,吸附效果差一些;粒徑小(目數大)的活性炭比表面積就大,吸附效果將好一些,但目數太大有可能穿透濾池,產生新的問題。
根據應用經驗,為了充分利用粉末活性炭的吸附能力,宜採用目數大於250目的粉末活性炭,但同時必須嚴格控制沉澱池出水濁度為1NTU左右,嚴格控制好濾池濾速。投加量較大和在混凝沉澱後投加的方式,宜採用小於200目的粉末活性炭,以確保處理的水質。
Tel: +84 254 394 9681
顆粒越小,有效吸附的比表面積越大,吸附效果越好,但回收利用較差。自己可以在中間取個平很點。
粉狀活性炭通常在液相應用。粉狀活性炭處理的優點是:適用於間歇工藝;易控制加入量;可利用現成過濾設備;價格較低。
顆粒狀活性炭可用於液相,也可用於氣相。一般將要處理的液體或氣體連續通過活性炭柱。
顆粒狀活性炭處理的特點是:適用於連續工藝與自動控制;較易清潔操作;因價較高大量使用時應予再生。
Tel: +84 254 394 9681
市場上消費者不容易分辨再生活性炭(再生活性炭是指再生已使用過的活性炭)或使用炭化料(沒有經過活化的原料)充當活性炭的產品。活性炭本身俱有良好的吸附性能,能夠吸大多數的污染物,沒有經過活化製程的炭化料,是沒什麼吸附效果的。而再生炭產品因為再生廠家工藝水平良莠不齊,所以再生炭的品質會發生良莠不齊的狀況,買家承擔了較高的風險。活性炭因為製成工藝的關係,是一分錢一份貨的產品。選擇對活性炭產品分類清楚與了解應用的生產廠家,是最好的選擇。
Tel: +84 254 394 9681
污水處理中經常提到的COD,即化學需氧量,是在一定的條件下,採用一定的強氧化劑處理水樣時,所消耗的氧化劑量。其實它是表示水中還原性物質多少的一個指標。水中的還原性物質有各種有機物、亞硝酸鹽、硫化物、亞鐵鹽等,但是主要的是有機物。因此,COD又往往作為衡量水中有機物質含量多少的指標。 COD化學需氧量越大,說明水體受有機物的污染越嚴重。活性炭本身俱有良好的吸附性能,能夠吸大多數的污染物。對於COD是可以達到良好的去除效果。
Tel: +84 254 394 9681
VinaSorb® Koal Series
VinaSorb® EU Series
VinaSorb® HTO Series
VinaSorb® CPL Series
VinaSorb® SHIEN Series
VinaSorb® IX Series
VinaSorb® Nines Series